Skip to main content

大部分去過日本的人,應該都很喜歡日本的住宅,除了乾淨簡潔之外,也充滿秩序感,不只外觀好看,就連生活動線和收納細節,也都充滿巧思。我們在過去曾經碰過不少客戶業主詢問關於日式住宅的室內設計細節,想要在台灣比照辦理,不過,在台灣採用日式設計之前,你可能需要了解日式家庭格局,雖然在空間格局方面與台灣都極為相似,同樣都有客廳、臥室、廚房和陽台等,但實際上日式住宅的使用習慣,是與台灣有明顯的不同的。

以下我們針對玄關、客廳、廚房、臥室、浴室,五大項目,分別介紹。

 

一、明確區隔室內外的玄關

在日本,玄關不只是進門的地方,更是一段從戶外過渡到室內的緩衝空間。地面常見高低差或材質變化,用來明確劃分「外」與「內」。除了擺放鞋櫃之外,也常保留可放雨具、腳踏車或其他大型用品的區域。這樣的設計,讓進出門變得有條理,也有助於維持室內整潔。

台灣的玄關則簡化許多,常見做法是在門口放個鞋櫃、鋪塊地墊,地板沒有高低差,也不一定會做額外的收納規劃。雖然多數家庭也有脫鞋習慣,但玄關整體上多只是進門的過場,設計上不太著墨。

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就算坪數不大,如果能在玄關留下一點緩衝,例如用不同材質劃分區域、加入隱藏式收納或設計落塵區,不只實用,整個家的第一印象也會更清爽、舒適。

二、強調共處而非展示的客廳

在台灣,客廳多半是家中的門面:沙發、茶几、電視牆一應俱全,不只用來看電視,也是招待親友的重要場所。整體配置以「完整、有型」為目標,強調收納與視覺效果。

日本住宅的客廳則常見另一種樣貌,雖然空間不大,但卻會安排得簡潔實用,有時甚至和餐廳、廚房合併成一體。客廳裡不一定會設電視,而是擺張小桌、幾個坐墊或輕便沙發,讓家人能自在地一起吃飯、摺衣服、看書,同處一室,各自做各自的事。這種輕鬆、彈性的使用方式,在不少日劇場景裡也能看到。

在台灣,我們發現愈來愈多的業主也希望「讓客廳不只是看電視的地方」,而是讓家人可以真正相處的空間。在設計上,也從「電視牆怎麼做」變成「怎麼讓這個空間更好相處」,這也是我們常從日式住宅中汲取的靈感。

像是,有些家庭會選擇不設固定電視牆,改以投影布幕的方式,保留整面牆的開放感與彈性;也有些會把客廳的重心,從沙發區轉向中央桌面與自然落地採光處,讓這裡成為家中成員閱讀、手作的共享區域,而不只是單向面對螢幕。

 

三、整合機能與動線的餐廚空間

日本住宅的廚房空間普遍不大,但機能完整。常見的 I 型或 L 型配置,把流理台、瓦斯爐、烤箱與收納櫃整合在同一面牆上,讓料理動線簡潔有效率。許多家庭會在廚房與客廳之間設置小型餐桌,也有一些人選擇使用吧台、小矮桌或地上的桌子來用餐,根據空間大小與生活習慣彈性調整,讓餐廚空間更具靈活性與生活感。

這樣的設計反映出日本住宅對「餐廚互動」的重視。雖然多數家庭仍是煮好再吃,但由於廚房與餐桌距離極近,用餐與備餐的過程常交錯進行,料理還在準備時,家人就已經在一旁互動或等待上菜。這種空間安排讓備餐不再是獨立作業,而是家人生活交流的一部分。

台灣的廚房空間同樣不大,但整體使用習慣還是比較注重「備餐」而不是「用餐」。多數人關心的是廚具夠不夠、動線順不順、炒菜時會不會油煙亂竄,至於餐桌放在哪裡、吃飯的氛圍好不好,往往不是第一優先考量。

 

四、可自由切換用途的臥室

台灣的臥室設計多以床為中心,搭配衣櫃、床頭櫃、梳妝台等固定配置,空間用途明確、動線穩定,基本上就是專門拿來睡覺的地方。即使空間不大,也會盡量擺入標準臥室家具組,形成一種「該有的都要有」的慣性。

日本住宅中的臥室,則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洋室與和室。

洋室是使用床墊、衣櫃、書桌等家具的西式房型,和台灣臥室形式類似,不過配置上通常更精簡,也更強調空間的留白與彈性。

和室則舖設榻榻米,不設固定家具。白天可將被褥收起,作為工作區、遊戲區或接待親友的客房;晚上再鋪床入睡,讓同一空間隨著時間與用途自由切換。

在台灣若要實踐這類「多功能切換式」臥室設計,關鍵在於良好的收納規劃與生活習慣的配合。否則看似靈活的配置,反而可能造成空間混亂,那就不好了。

 

五、把泡澡當日常的浴室設計

在日本的新式住宅中,衛浴設計普遍強調機能分工,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三分離」格局,即廁所、洗手台與浴室各自獨立,讓家人可以同時使用不同區域,洗澡、刷牙、上廁所互不干擾,使用效率高,也不容易打斷彼此的生活節奏。

泡澡對許多日本人來說,不只是清潔身體,更是一種日常習慣。他們習慣在泡澡前先把身體洗乾淨,保持浴水清潔,因此浴室裡通常設有乾濕分離的洗浴空間與一座深型浴缸,讓人能好好地放鬆、切換心情。

相較之下,台灣人的泡澡習慣就沒那麼普遍,天氣炎熱可能是主要原因。對於家中只有一間衛浴的家庭來說,若有人長時間待在浴室裡泡澡、滑手機,其他成員就只能在外頭等候,反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因此,如果希望在台灣也打造出「友善的泡澡環境」,就需要特別留意家中格局是否能做到「三分離」衛浴。只要洗澡、如廁、洗手各自分開,泡澡這件事,就不再是一種奢侈的衝突,而是真正能放鬆身心的日常習慣。

-

從上述五個空間的對比可以看出,「日式住宅設計」其實不只是風格選擇,更是對生活方式的再思考。雖然格局與配置和台灣住宅相近,但從玄關的緩衝設計、客廳的互動機能,到餐廚空間的動線整合與衛浴空間的分工安排,都呈現出不同的生活價值觀。

因此,若你希望在台灣打造出貼近日式精神的住宅空間,絕對是可行的,就在於你(和你的家中其他成員)願不願意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與我們聯絡!

 

圖片來源

Leave a Reply

ClearStyle 澄格室內設計